跳过正文
  1. 文章/

东张西望

·1383 字·3 分钟
树洞 碎碎念

今年寒假,和同学第一次去高邮,邻里话家常的老街上,电线四通八达,鳞次栉比的平房散布在镇子南北。有人说看一座城市怎么样,看看城市里流浪的猫狗就行。不过这里好像没有流浪的猫狗,只有各家生活惬意、舒服地可以随时打盹儿睡上一觉的动物,我们在这里也很放松,走走停停地逛着老街,回忆一些只属于小时候的物件。也去了汪曾祺纪念馆,在汪老的故乡重新认识了这位可爱的老爷子,原来除了小说散文,还有诗词戏剧,“多年父子成兄弟”的汪老,真的会系着粉色的围裙在厨房下厨,虽然很少提到他的爱人,但是两人在湖上共舟的画面,比任何文字语言都有感染力。“古有秦少游,今有汪曾祺”,“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”……从汪老笔下的世界,去认识这位可爱可亲的老头,他用自己朴实温柔的文字对有时候乱七八糟的世界缝缝补补。

暑假的时候,计划带父母一起出来旅游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这些事情开始慢慢地交到我手上,他俩会说“我们都听你的安排”,妈妈有时候变得像一个小女孩,会撒娇,会拿着不懂的东西问我怎么回事。因为他俩工作很忙,只有赶上周末双休才有空,所以在安排出游时,我又选了高邮,想给他们介绍我喜欢的作家,想让他们来到这座慢慢的小城,放松一下。那天晚上订车票,妈妈可能看出来我对他俩工作忙的小情绪,推推我跟我说,“要是好玩的话,就让你爸爸先回去,我们俩再多玩一天,我周一不急”。我知道她其实工作零零散散的总是很忙,经常带着电脑出去,或者玩的时候还要处理一下工作,就打趣她不能背着我爸偷偷乐,之后还有很多时间一家人一起。只是想起她认真的语气,眼睛就有些湿润,就像有时候感觉有些崩溃的晚上,她熬夜打电话和我说,她和爸爸只要我在外面好好的就行,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总是什么都说,却没想到有些疼痛会被距离不断放大。

去高邮的路上,我们前面的小孩子们在背诵古诗词,从“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”背到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”,还有我不太熟悉的“秋风吹散马蹄声”,才惊觉原来离初中已经这么远了,原来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。想想当时背过的诗词文言,随着慢慢长大,再有机会行万里路之后,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,原来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。我小时最开始的梦想是可以变成公主,后来发现这个是童话书不是现实世界,然后就想当科学家、飞行员,在一直到准备高考前都想当画家,最后还是要归于现实,定一个跳一跳可以实现的目标,按部就班地准备高考,现在我大学毕业,同龄人也有在找工作的,问问自己之后的想法,原来之前觉得平凡普通的“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”,就是向往的家生活。

在高邮的时候,在带着爸爸妈妈走街串巷的时候,在给他们规划行程的时候,在我突然觉得坐在椅子上的爸爸也没有印象中那么强壮的时候,在拉着走累的妈妈逗她快点走“小懒虫拉大懒虫”的时候。好像是光阴的故事,就这么迅速地翻过一页又一页。我会抱怨为什么不选择更省力的方式,会厌烦爸爸总是喜欢评价各种事情,好像孩子和家长天生就会有一些矛盾,晚上躺在床上,突然想起了妈妈给我写的一封信“拉着蜗牛散步”,总是想催这只蜗牛快点走,使劲儿拖着这只蜗牛往前走,却忘了Ta本来就是一只蜗牛。我总是想爸爸妈妈和我走的一样快,却忘了他们有时候需要我慢一点,等等他们一起散步。

现在是2025年8月4日早上2点23分,我对好了早上的闹钟,我今天早上也要按时起床,帮他俩洗好衣服,因为周末回来的有点迟,就让他们早点休息。晚安阿爹阿娘,我也永远爱你们!